第(3/3)页 不过。 这一块事务,李杰交给了付一舟。 当了那么久的执行制片,是时候扶正了! 三天后。 付一舟将一份细致的报价单呈给了李杰。 “就按照这个方案来吧。” 大致扫了一眼,李杰就定下了交易方。 《钢的琴》终究是一部偏文艺向的小成本电影,即使拿了金棕榈,报价也不会太高。 全球版权,零零总总卖了700万美金。 …… 电影局。 当投影幕布定格在《钢的琴》最后一个镜头,周副局长摘下眼镜,指关节敲了敲铺满烟头的会议桌。 “说说看,这片子怎么过审的?” 审片组长老吴擦着冷汗站起来。 “我们当时重点审了下岗元素,但吴迪处理得很巧妙。您看这场戏……” 快进画面停在高炉废墟前,下岗工人们用钢水浇筑琴架。 “他把时代阵痛转化成父爱叙事,既保留批判性又不越线……” “胡闹!” 周副局突然拍桌。 “谁教你们用技术手段规避审查?这是投机取巧!” 满座噤若寒蝉时,门口传来局长的声音。 “好啦,奖都拿了,这时候还讨论这些有什么用?” 说着,他又道出一个消息。 “刚接到驻法大使的电话,法国那边邀请《钢的琴》参加中法文化年开幕展映。” 此话一出,现场只有墙上的欧米茄挂钟滴答作响。 半晌,周副局盯着画面里冒热气的钢水,突然笑出声。 “通知电影频道,准备做一个专题报道。” 见状,局长笑着点了点头。 老周啊,还是太敏感了。 当初《钢的琴》过审时,他关注过,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东西,今天这场会,完全没必要开。 不过。 这些事没必要说出来。 点一下,那就够了。 这不。 老周很快就转变了观念。 这才对嘛。 对待年轻人,应该多一点点鼓励。 别什么事都上纲上线。